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机器人采摘和无人机配送技术描绘农产品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收获机器人精准采摘果蔬、农用无人机自主巡航、智能拖拉机表演“田野华尔兹”……近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农业”)上,多种智能收获农业。农博会上的“科技秀”展现了我国农业的主要实力 农业现代化。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的展区,奥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收割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配备双目立体视觉定位技术,可快速识别果蔬成熟度和挑选点。可24小时连续工作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深圳大疆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T100植保无人机同样可圈可点,最大飞行半径达2000米。可实现喷洒、播种、提升等多种农林业应用。它还可以自主航线飞行,解决复杂地形的施肥和植保问题。潍柴雷沃重工展示的智能拖拉机也上演了“精准绝技”。在驾驶员的控制下,重达数吨的拖拉机前轮升离地面,后轮平衡驱动,并绕着桩旋转。整个动作流畅流畅,如舞者般轻盈灵动。 “在科技的支持下,农业机械不再只是田间的‘动力承担者’,也能‘优雅转动’,实现智能精准作业。”潍柴雷沃智慧农业河北区域销售经理李军表示,这组“高难度动作”的完成得益于先进液压控制系统和智能导航等技术的协同。农业领域也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 “我们的收割机器人采用了人工智能和多传感器技术,并采用了深度学习的视觉算法。”奥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沉阳大疆天津经销商刘哲表示,该公司的植保无人机避障更加精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明星科技产品”已开始试点应用。李沉阳宣布,公司收获机器人已在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农业场景投入试点验证其他地方,并计划优化后进一步推广。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要着力点。”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达南表示。数据显示,目前我班萨农业科技发展贡献率达63.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全国农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惊人成效。宋达南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技术供给水平,推动技术落地。应用和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制定和研发制定一批行业要求标准,推动建设一批智慧农业技术检验检测中心,探索实施智慧农业工作,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