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推动全产业链思维融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新增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然而,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依赖于天气,并且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一些地区电网建设和消费机制滞后。近年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弃空”、“弃光”问题。如何保持新能源利用的高水平已成为一个难题。风电、太阳能发电必须分布式、利用式、分布式,使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得以延续,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统筹推进新能源和产业发展规模化发展发展。在科学家谋划新能源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引导和部署绿色电力的消费。完善资源规划、优化布局,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能源集约利用,避免绿色电力产生而不使用、输送等问题。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让新能源更加可预测、可监管。进一步拓展储能新应用场景,提高传输和应用水平,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全产业链思维,推动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不久前,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到2035年,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超过30%,风电、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是2020年的6倍多。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对新能源持续、更高速度发展提出新要求,也对新能源持续发展提出新要求。应该看到,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具备实现新目标的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市场规模。牢固树立全产业链思维,资源、网络、负载、存储一体化协同发展,才能实现新的目标。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马洪超)
(编辑:吴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