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北京出台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意见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29日,“金融街论坛:金融街之声——‘金融街成果’成果专场发布活动”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举行。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一级巡视员吴志伟出席活动并介绍了北京市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成果。中长期基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持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财政部《关于促进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金融指导意见》),金融办、证监会、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国家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财政部金融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中长期资本入市的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动《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中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实施方案》在北京。北京市证监局会同市委金融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分局制定《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围绕各职能单位和相关企业的责任,结合北京地区发展实际和禀赋资源,提出促进中长期资金进入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优化市场生态。推动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三年以上长期考核机制,推动B类上市公司建立长期业绩导向,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二是积极发展公募基金,支持民间证券投资基金稳步发展。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型投资者转向回报型投资者,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不断提高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和比重。私人鼓励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鼓励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股权型私募股权资产管理业务比重,满足居民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三是优化商业保险资金和养老金投资政策环境。提高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投资的覆盖面和灵活性,支持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个人企业年金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实施多元化投资。四是鼓励银行理财、信托基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和考核机制,畅通市场准入渠道,增加股权投资规模。前期在总局的全面领导下在北京市政府、市委金融办的重视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北京市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开局,是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的结果。一是北京上市公司质量有效提升,回报更好的市场生态正在构建。北京证监局联合多部门推动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增贷45笔,累计核准额度193.3亿元; 285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6054亿元;中期分红范围将持续扩大,目前已有64家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或实施公告;此外,近100家公司制定了三年多的分红计划,上市公司在该领域的“尖子生”形象众所周知。二是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取得成效。目前,北京公募基金已完成838只主动股票型基金产品费率下调,正式实施销售费率改革。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省总计100亿元。三是实际股权投资比重大幅提升。公募基金方面,截至2025年9月末,地区性基金公司管理股票型基金1090只,规模1.94万亿元。权益类产品数量同比增长19.0%,规模增长25.56%。北京PAMS公募基金正在制定A股流通市值增长实施方案,已积极落实A股流通市值增长至少1倍的目标未来三年每年 0%。北京的基金管理人将用年收入的一定比例购买自有的股票型基金,同时鼓励员工用自有资金投资股票型基金。养老金方面,辖区基金公司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总额5766.49亿元,同比增长13.41%;管理企业年金总额6560.68亿元,同比增长14.99%。基础养老金6334.64亿元,同比增长34.31%,aof工作年金5699.03亿元,同比增长21.93%。 “长钱、长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强。四是各类中长期资金考核周期逐步延长。目前,北京公募基金通常建立三年以上的长期考核制度。随着《办法》的进一步落实公共资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继续落实长期考核要求,更好提高长期投资稳定性。北京就业年金基金和企业年金设定了长期考核指标,北京国有保险公司正在逐步建立三年多的长期考核机制。五是进一步巩固构建附加政策落实合力。在《实施意见》制定过程中,市委财政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局、北京证监局正在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各项政策举措。下一步,在市委金融办、北京证监会的统筹协调下市局将加强相关部门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加强工作协同,确保《落实意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编辑:管静)
回声网公布名义中国: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